新热门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新热门小说网 >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 第七百五十七章、遍身罗绮者

第七百五十七章、遍身罗绮者

人值班,因而纠纷到了第二天方告解决。

        事后,相关丝厂向上级作了专题报告。

        1987年10月6日《浙省日报》以条新闻作了报,查明主要对方是德青县雷甸乡雷丰丝厂,并作了厂长撤职和把抢购的蚕茧送回原地的理。

        但是这批鲜茧已变成血茧和茧,双方损失最少达500万元以上,这位厂长说:“真是上了一堂市场经济的大课哈,然而,这还不是最典型的。”

        所谓茧贩,这位厂长说:“沪海人在丝绸行业的后工序,在历史上有余茧商其人,恐怕没几人知今日的茧贩吧?”

        于是他介绍了如况,原来今日的茧贩大多在白天有固定职业,很多人还是乡里镇上和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但不参加茧站工作。

        晚上,则挨门串带了现钞向农民收茧或预购蚕茧,然后每担加100元卖给茧站,一晚可赚一千多元或几千元,也有卖给邻省邻县二的,最后都归到乡镇丝厂。

        这些厂有银行贷款,还经市县上级,所以很有实力。

        当时一些乡镇办的经营服务公司,村乡贸易货栈,甚至文化活动站也参加这一行列,手抢购蚕茧。此外还有一批个茧贩,其中包括见过报的卖棒冰的小贩和闲散人员,禾城一地就有300多人。

        他们有的受几农民联合委托,抢购自缫生丝所需原料,有的则是现买现卖,跑个,赚个价格差,一天捞几百元到上千元,他们人数不多,资金也小。

        能量大的是若价购茧场所,他们贴大张海报,用音喇叭,有宣传招揽人员,他们随时用步话机向“上级”报告邻近茧站价位变化趋势,“上级”指示采取对应措施。

        他们在多收茧的现实中,使国营丝厂的自设茧站和供销社开设的收茧站暗然无光。

        如1988年,霅溪市千金乡的三个最大的国家茧站千金、城塘、金城拥有200多名收茧人员,开秤五天共收蚕茧176市斤,人均收茧量不到一斤;霅溪城郊两区设有74个茧站,都受到茧贩冲击,其中芙蓉、溪西等茧站还发生殴斗,茧站上的电灯泡全打光,一位收茧人员说:“明年要个钢盔来收茧了”。

        尹桥乡的乡长说:“我乡一年有500个中学生毕业,都不愿到地上去,本地有茧,就开丝厂,一人一年1500元工资就有地方支。手中有茧,开工无问题,只要一吨厂丝能买18万元,方针是多收为上。”

        今年6月19日《解放日报》上在“如何避免蚕茧大战”的报中指:今日之茧农与茅盾笔的老通宝不可同日而语,庙行乡更楼巷村20多岁的茧农沉新的好茧卖到600元价格,记者问他“可满意?”

        他笑笑说:“怎么讲呢,香塂丝价23万元,这样算来,茧可卖1000元。”

        有讽刺意义的是,这则生动的对话,正是1988年苏、浙、川、皖四省商定旨在防止蚕茧大战重演,实行三大措施的第二年。

        这三大措施是:

        1、国定厂丝厂价8万元[时价已涨到15万元]征收百分百地方调节基金。

        2、提茧价30%,规定为350元[事实上1987年茧价已超过600元]。

【1】【2】【3】【4】【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舔友,请留步 重生之高门主母 李晋苏晚晴巅峰人生免费阅读全文 穿成自闭女主的恋ai脑后妈 我在美国开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