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的堡垒,你以为里边充满复杂的权术和弯弯绕绕的算计,实则打开一看,里
只竖着一面飘扬的旗帜。
“海因里希,你会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指挥官,军队里最需要像你这样纯粹的家伙。”外公说。
他曾引以为豪,如今只觉得傻的可怜。他欠奥古一个歉,他早该听他的话,回后方当一个完
的吉祥
。
反正一切原本就没有意义。
只是当他意识到时,一切已经太迟。
他当然可以回去,无论是以当时的军功、受的伤,还是叔父们的关系,都有无数个光荣回到后方的理由。
可他回不去了……
灵魂既已熄灭,肉便只是一个多余的累赘,成为一件报废的战争垃圾,永远留在那边充满罪恶的土地上,便是他最好的归宿。
那么至少,他还能哄骗自己,他是光荣地死去……
盟军的队越来越靠近,法肯豪森上将和几位重要的苏联战俘相继被转移走。最后的那几天,隔
营区彻夜未眠地运作,一辆辆满的卡车送
去,空的车厢运回来。党卫军的手电筒在营区
来回地扫
,生怕错过一个漏网之鱼。
人群的吵杂和间歇的枪击声反倒显得这边格外安静。半夜的时候,一个小兵趁乱跑过来打开他的房锁,又一声不吭地跑了。那影看起来有些熟悉,海因里希坐起来,但人早没了影,于是他继续躺回床上,
着
哨数绵羊。
清晨的时候,外彻底没了声音。地板在震,轰隆隆――是坦克碾压在大地上的声音。
旁边接连传来房门被踹开的声响,终于轮到他这里,国兵朝他举起枪,勒令他站起来,手举
,用
神上
扫
他过后,一惊一乍地朝门外大喊,
“报告长官!!这里还关着个德国佬!!”
达濠集中营解放,海因里希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隔关押的囚犯―――最后一批躲过消除夜的幸运儿。
坦白说,那不能称为是人,更像是一个个缓慢移动的骷髅,空的
睛里既没有恨,也没有喜悦,什么都没有。
而就在集中营解放的第二天,1945年4月30日,元首在地堡自杀。听到这个消息的海因里希波澜不惊地应付着国人的审问,因为担着“叛国”罪,他反倒成了对方
中有良知的“反纳粹英雄”。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俾斯曼上校作为长期在东线作战的
级军官,一定对苏军了如指掌,于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中,
国人像磨豆腐似的对他审问了好几个月,甚至还让记者参与“访谈”,最后于1946年初,迫于《雅尔塔协定》将他转交给苏方。
海因里希一路辗转至多个关押,最终被押送回苏联境
。
与国人一样,苏联人同样看中他
上的故事,虽然很明显审判他的苏联人对他这类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过是德国面临战败
企图撇清关系的投机份
,可奈何上边需要这样的政治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