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滴-答-答-滴) 和 ‘R’ (滴-答-滴) 的节奏以极其清晰、近乎分解动作的方式,一遍遍敲击来。
“注意听结尾。”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在寂静的夜台上如同一种引导,“‘P’ 多一个 ‘滴’,略显拖沓;‘R’ 则脆利落,收束更快。如同诗词中的平仄,细微之
,自有分别。”他敲击了几遍,然后看向吴灼,“你试试。”
吴灼依言,有些笨拙地尝试在桌面上敲击。起初仍有些混乱,但在沈墨舟冷静的目光和偶尔一句“慢了”或“间隔对了”的提,她逐渐找到了些
觉。
“至于听得快…”沈墨舟待她稍熟练后,才继续,“不必追求一字一词听清。先捕捉整
节奏,如同听曲辨音,把握其韵律气
。心中若有大致框架,再填补细节,便不易迷失。”他说着,又示范了一小段稍快的、包
多个字符的节奏,然后让她尝试复述。
吴灼凝神静气,努力捕捉那瞬间的韵律,虽然复述得磕磕绊绊,但方向已然明晰。
沈墨舟耐心地听着,偶尔在她卡顿时重复关键分,却从不直接给
答案,而是引导她自己去分辨和纠正。他的教学方式与宋华卓手把手的
截然不同,是一种冷静的、启发式的引导,更侧重于让她自己领悟和掌握方法。
时间在一或清晰或生涩的敲击声中悄然
逝。月光透过天文台的圆
,静静洒落,将一教一学两人的
影拉长,投在冰冷的地面和仪
上,构成一幅奇异而静谧的画面。
终于,吴灼成功地将一段简短的节奏较为畅地敲击了
来,虽然速度不快,但间隔和节奏已然准确。她松了一
气,
中
成就的喜悦,再次看向沈墨舟:“先生,是这样吗?”
沈墨舟微微颔首,语气平和:“不错,已得要领。勤加练习即可。”他顿了顿,最后补充,目光掠过窗外无尽的夜空,似有深意又似无意:“此技虽源于西方军旅,然其
心,无非‘规则’与‘心静’二字。守得住规则,沉得
心,方能于纷乱信号中,辨明本真。”
言罢,他不再多言,对着吴灼微一颔首,便转离去。
*****
秋气
的午后,贝满女中古老的校舍沐浴在北平特有的、澄澈而略带
燥的秋阳里。校园
银杏鎏金,丹枫似火,依旧弥漫着往日宁静而略显慵懒的书卷气息。
然而,在西北角那间挂着“墨痕社”木牌的雅致活动室,苏静文正主持着文学沙龙。她穿着阴丹士林蓝布旗袍,外罩杏
开司米
衣,齐耳短发衬着细金边
镜,
练中透着书卷气。社员们围绕“新诗意象”
烈讨论着,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旧书的味
。
苏静文一边引导着讨论,目光却不时扫过门。她特意为这次活动准备了吴灼喜
的茉莉香片,还有一盒刚从稻香村买来的新式
心。可直到讨论过半,那个熟悉的
影依旧没有
现。
“婉清,”苏静文趁着讨论间隙,低声问旁边的林婉清,“看见灼灼了吗?她怎么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