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自然也不例外。
大家都是明白人,本不需要多作掩饰。
但是,遍观历史,太认真的人,人缘肯定不好。
老十三跟着老四一起,常年累月在外边办差,十分熟悉民间的疾苦。
都知良药苦
,忠言逆耳。
玉并没有正面回答老十三的问题,而是淡淡的提醒说:“十三哥,天
无不是的君父!汗阿玛先是君,才是您的皇父。”
谁没有一展抱负的野心?
/86/86030/29810405.html
这就属于是灵魂之问了。
老十三哈哈一笑,夸赞:“你呀,你呀,就鬼
多。”
如今的京城里,拿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弟,大多都借着祖宗的余荫,彻底的躺平了。
黄河的堤坝,年年修,年年都垮,黄泛区的老百姓们,实在是太苦了。
这人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此前无权无势,一旦大权在手之后,就再也舍不得放。
玉心里很明白,老十三这么受老四的信任,不仅仅是老四从小就照顾他的缘故。
结果呢,老四给老十三压了过多过重的担,竟然把老十三给活活的累死了。
玉纵有一万种说法,可以帮老皇帝遮掩过去。到
来,他始终觉得,颇为理亏,导致无从
嘴。
老十三和老四,待一起的时间一长,也染上了办事认真的
病。
老十三听了之后,沉默了好半晌,冷不丁的问玉:“你也修过河堤,河堤年年修,年年垮塌,难
不该抓紧一些么?”
。”
玉浅浅的一笑,说:“我主持修河堤的时候,划片包
,并且多拨一成的经费。嘿嘿,已经
到仁至义尽了吧?”
历史上,老四登基后,总觉得别人办事,他都不放心,只有老十三最认真。
老皇帝年事已,喜
听顺耳话,并且,为了显摆仁君之风,很不喜
看
边的官员们诉苦。
老十三发了世纪之问,隐
着对老皇帝的不满。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十三为老皇帝的亲儿
,却在整个康熙朝里,从来没有独自当过差,更没有爵位在
。
老十三晒然一笑,说:“那就坐视黄河年年决堤?”
(https://.23xstxt./book/13271/13271045/760302829.html)
玉端起茶盏,饮了
茶汤,轻描淡写的说:“我主持修过河堤,知
其中的
弊。恕我直言,在修河堤的事
上,县官还真不如现
。与其盯着工
的官员们,不如直接看紧了堤上的胥吏们。不瞒十三哥您说,我以前的办法是,把胥吏们和
的堤段捆绑在一起。哪一段河堤垮塌了,就把负责那一段的胥吏,连同他的儿
们一起想办法
死。您猜怎么着,效果好得很呐。”
见老十三把话挑明了,玉也没瞒着他,就把老皇帝的原话,完整的转达给了老十三。
老十三听了之后,仔细的一琢磨,不由笑了,说:“你不会把银也拨到胥吏的手上吧?”
说实话,没有铁杆庄稼可拿的旗人余丁和汉人们,谁有资格混吃等死的躺平了?
老四办差太认真了,总喜把官僚们折腾得鬼哭狼嚎。
.23xstxt.m.23xs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