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zhu虽然不是御前大臣了,但是,他依旧是南书房大臣,可以名正言顺的陪在老皇帝的shen旁。
说句心里话,不当御前大臣之后,玉zhu觉得一shen轻松。
至今为止,御前大臣仅仅是差使,而不是官职。
但是,御前大臣的责任太重了,不容稍有懈怠。
上次,行gong里走shui,烧了龙巢之后,康熙盛怒之xia,除了玉zhu之外,把所有的御前大臣,都给换了一遍。
只是,换了人之后,康熙又后悔了。
因为,这些人都是新来的,并不熟悉康熙的起居习惯。
于是,玉zhu每天都以陪xia棋的名义,被老皇帝叫到了青阳书屋的偏殿里办公,以便新任的御前大臣们,随时来咨询他。
这一日,注定有大事要发生。
御前传事大太监张鸿绪,亲自捧着一大叠的奏折,送到了玉zhu的案tou。
为了保密,凡是从御前送chu来的奏折,都被搁到了黄澄澄的锦匣之中,并上了锁。
钥匙就在玉zhu的值房这边,谁来当值,就归谁掌guan。
这是一般xing的奏折。
若是密折,那就不同了。
密折,也是两把钥匙,一把在康熙的手上,一把在外臣的手上。
送密折的匣zi,加了封条之后,只要中途被打开过,必定会留xia痕迹。
今天,康熙叫了“第一起”之后,连续见了十几位官员。
这年tou的皇帝,别看大权在握,其实异常之辛苦。
除了很无聊的请安折之外,康熙每天至少要亲自批阅一百八十份折zi。
这一百多份折zi,是最少的qing况。一般而言,200-300份折zi,才是常态。
康熙为了偷懒,便把请安折,一gu脑的都扔到了玉zhu的案tou。
请安折里边,说的不全是拍ma屁的废话,玉zhu倒是喜huan看的。反正,又不能翘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各地的见闻。
皇帝治理天xia,靠的就是各地官员们的奏报。
晚年的康熙异常之倦政,看见奏折就脑袋疼,却又不能不看。
老四就不同了,他是有名的肝帝,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就批了一万多字。
玉zhu拿chu钥匙,打开了匣zi,拿chu了里tou的一叠请安折,像是看报纸一般,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外行们看到的是,令人厌烦的ma屁话成堆。nei行看到的是,字里行间透louchu的各地实qing。
老皇帝正在召见老三,玉zhu对此浑不关心,他一直沉浸在看报的气氛之中。
只是,突然一声惊叫,打破了青阳书屋里的宁静。
“万岁爷,万岁爷,您怎么了?”
“快,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玉zhu听chu是王朝庆的声音,他ma上意识到,只怕是老皇帝中风了吧?
这一次,老皇帝的中风,后果并不算特别的严重,仅仅是右手不能提笔写字了而已。
玉zhu现在的shen份,是当值的南书房大臣,也就是nei宰。
通俗的说,权柄日益旁落的nei阁大学士,又称外宰。
尽guan,玉zhu已经不是御前大臣了,但是,他这个南书房大臣兼领侍卫nei大臣,有资格过问老皇帝的安危。
玉zhu放xia手里的mao笔,快步走chu了值房,大踏步的朝着青阳书屋那边走去。
到了青阳书屋的门kou,玉zhu不禁皱紧了眉tou。
太监们的慌乱作一团,到chu1乱窜,嘴里喊着,“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玉zhu站到门kou,扯起嗓zi,厉声喝dao:“慌什么?都站到原地不许动。”
不夸张的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杀人如麻的大motou玉zhu在此,谁敢妄动?
震慑住了乱跑的太监们之后,玉zhu迈步走jin青阳书屋里,迎面就见,老皇帝紧闭着双yan,面se苍白的倒在了老三的怀中。
玉zhu的唇角闪过一丝冷笑,老三啊,你的运气不好,活该要给老zi当垫背侠了。
“三哥,这里有我们伺候着,请您ma上离开此地。”玉zhu黑着脸,第一时间就要赶老三gundan。
照规矩,老三在行gong里没有任何发言权,既指挥不动太监,也使唤不动太医,更不可能控制侍卫们。
说白了,老三留在现场,除了添乱之外,百无一用。
而且,皇帝昏过去的时候,老三却留在了现场。
请问老三,你莫非是想图谋不轨么?
“混dan,你没看见汗阿玛昏过去了么?”老三气急败坏的吼chu了声。
玉zhu才懒得理会老三的狂吠,规矩就是规矩,大于天。
“三哥,你继续待xia去,只会让人以为,你有异心,还是赶紧的chugong去吧。”玉zhu好言相劝。
先礼后兵,才能站得住脚!
老三气得鼻zi都歪了,他抱紧了康熙,死活不肯放手。
“三哥,你想gan1嘛?抱太紧了,对汗阿玛的龙ti,极为不利。”玉zhu见老三不肯走,索xing加重了语气,抢先给老三扣了一ding大帽zi。
老三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