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军淌着走过来:“一半不止,我听茵茵提过,她家三种鱼苗共放了两百六十八尾,但她家的鱼养的比我家好,最大的我看得有两斤多。”
当然,这个想法也是徐茵灌输给他的。
“哇――”大伙儿齐齐惊呼,“三个月养到两斤多?这咋养的?湖塘村一年来也养不
这么大的鱼。”
徐大脚脸上带着笑:“瞎说什么!鱼苗不要本钱啊?再说,也不是条条都有一斤重,小的也有,你们没看见啊?”
有村民起哄:“哎呀,大脚,你家光这些鱼就能挣个三四百啊。”
她家今天收鱼,一家老小都来了田里,
卷得
的,齐齐往
撵鱼。
“说到国顺家,他家好像养的不多,才你家的一半吧。”
“前几天湖塘村的六月黄卖到六五分一斤,鱼也差不多这个价吧,兴许还能贵个八分一
。”
当然,这话他现在只敢在心里说,否则还不被爹妈揍一顿。花了钱供他上夜校,到来还是回到村里种田,这不瞎霍霍嘛。
村民们七嘴八议论着,心里无不后悔当初没跟着徐国顺家一块儿养稻花鱼。
徐建军坦然地笑笑:“那当然!这才哪到哪,我打算以后年年种稻、养稻花鱼,一年养它个上
两季。我就不信了,到过年挣不到工厂上班的钱。”
可如果既种稻又养鱼,大米
饱、养鱼赚钱,谁还稀罕去工厂上班?
“六百条。”徐大脚笑得见眉不见。
起一条大鲤鱼,给围观的人看,“还不是最大的,有一条草鱼比这还要大。”
“嘿呀!那你当初怎么不持?我们说不养,你怎么也跟着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放去六百条鱼苗,我估摸着能收九成就不错了。刚养
去时估计不适应,死了一批。”
“九成那也不少了,平均每条有一斤的话,有五百多斤了,现在鱼价多少?”
嘶!这收益不好说啊!
“可不是!当初我们要是跟着一块儿养就好了!”
他是真有这个想法。
以前之所以觉得农民没息,纷纷涌去城里的厂
上班,不就是因为穷、吃不饱嘛。
“现在才说这些,晚了!我那时就说,茵丫脑瓜
灵活,听她的准没错,不然能保送大学?你们都不听我的……”
“嚯!建军你家季稻还要养鱼?”大伙儿闻言瞪大了
,看
形不仅还要养,貌似还要养不少。
徐国膝
三个儿
、四个孙
,人丁兴旺,光
田就有八九亩,这要是全
用来养稻花鱼……
“鱼饲料有讲究。”见有人给他递烟,徐建军了
手,接过烟
,“茵茵从书上看来的,回
你们要养,我再告诉你们。要是没有她给的
方,三个月
多养到四五两。茵茵还说,鱼的活动空间大,代表着生存环境好,容易养大。回
晚稻
秧的时候,我打算分开,每亩田放个三四百条,就是换
麻烦些,但也值得。”
“发了发了!”有人了众人的心声,“国
你家今年要发了,养了多少条来着?”
“小的不多,总还是有不少赚
的。”